太陽能電風扇
能夠在無電場合,不用常規電源,利用太陽能的電風扇,由太陽電池、通過導線、與接插件、開關、直流電機電連接構成。太陽電池受光照發電,驅動電機運轉,帶動裝在電機軸端的風扇葉不斷旋轉,產生清涼微風。陽光足、風量大、噪音低、安全可靠。適用于攤床、崗亭、家庭、帳篷、醫護、營房等無電場所,吹風乘涼,防暑降溫。
太陽能電風扇,它包括太陽電池、電機和風扇葉,其特征 是:太陽電池與陽光垂直方向擺放,受光照發電,給電風扇直 流供電,通過導線、接插件、開關與電機順序電連接。
黑白圈
同教學1位用小研年節段
“小院土幼兒1科學DIY”操作課解
一、看一看 兩個一樣大小的周圈
二、玩玩:
1、將個圈圖分開分別看,都是透明的。
2.將二個合并到一起,像月亮變化一樣大小,你會發現,合在一起的部分哈 的 多啊。
3、如果輕輕轉動其中的塊,小朋友會感到非常奇怪,有時變暗,有時又變亮。
操竹提示:
不要讓孩子用力擊打鏡面,以免損壞。
維護提示:
如發現鏡面不干凈,用細軟的毛巾擦拭。
視覺暫留
視覺暫留(Persistence of vision)[1] 現象是光對視網1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后,仍保留一段時間的現象,其具體應用是電影的拍攝和放映。原因是由視神經的反應速度造成的。是動畫、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。 視覺實際上是靠眼睛的晶狀體成像,感光細胞感光,并且將光信號轉換為神經電流,傳回大腦引起人體視覺。感光細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,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時間的,這就形成了視覺暫停的機理。
視覺暫留現象首先被中國人運用,走馬燈便是據歷史記載中早的視覺暫留運用。宋時已有走馬燈 ,當時稱 “馬騎燈 ” 。隨后法國人保羅·羅蓋在1828年發明了留影盤,它是一個被繩子在兩面穿過的圓盤。盤的一個面畫了一只鳥,另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。當圓盤旋轉時,鳥在籠子里出現了,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圖像時,它一次保留一個圖像。
物體在快速運動時,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,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.1-0.4秒左右的圖像,這種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現象。是人眼具有的一種性質。人眼觀看物體時,成像于視網1膜上,并由視神經輸入人腦,感覺到物體的像。但當物體移去時,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,而要延續0.1 -0.4秒的時間,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“眼睛的視覺暫留”。